小S讲堂

其他服务

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

  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,服务贸易展区汇集了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255家企业,涵盖咨询、金融、文化旅游、商贸物流等众多领域。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4722.7亿元,同比增长18.2%;其中服务出口21480.2亿元,增长20.5%;进口23242.6亿元,增长16.1%。
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、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日前在接受《中国贸易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贸易强国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角色。
  服务业开放格局逐步扩大
  蓝庆新表示,服务贸易是衡量贸易强国建设的核心指标。近年来,全球服务贸易平均增速持续高于货物贸易。多家市场机构预测,得益于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,服务贸易将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极。与此同时,服务贸易也成为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,在对接“中国制造”和“世界市场”两大优势、释放更多外贸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  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,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。”蓝庆新认为,我国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、贸易结构、开放步伐、发展基础等方面表现突出。
  2013至2021年,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.4%,比货物贸易年均增速快1个百分点。其中,服务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,年均增长率高于进口3个百分点,带动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。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.2%,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4.4个百分点,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19.6%至1762.4亿元。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,逆差呈收缩态势。
  2013至2021年,我国累计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.1万亿美元,年均增长9.3%,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33.6%提升至2021年的43.9%。其中,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、知识产权使用费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较快,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4.7%、31%、19.3%。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,知识密集型服务竞争力增强。
  目前,我国已经形成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海南、重庆“1+4”的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格局,设立28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,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增加到37个,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总数达到112家,覆盖文化、中医药、数字服务、人力资源、地理信息、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等7个领域。服务业开放格局逐步扩大,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。
  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2%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.3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.9%。前沿技术与服务供给端的加速融合推动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发展,高技术服务业、科技服务业、战略新兴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发展势头强劲,在催生服务新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。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,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。
  服务贸易发展的青岛样本
  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,青岛市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成效显著。2021年青岛市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100亿元,增长37.1%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约21个百分点,连续3年实现贸易顺差。今年上半年,青岛服务贸易逆势上扬,实现服务贸易总额758.4亿元、同比增长53.1%,占全省比重达到57%。
  为了更深入了解服务贸易发展情况,记者联系到了青岛市服务贸易协会秘书长王登银。他向记者表示,青岛市服务贸易发展始终围绕“制造产业内循环驱动服务贸易外循环,数字贸易小循环驱动服务贸易大循环,日韩合作中循环驱动国际市场大循环”的发展主线。
  制造业与服务贸易正融合发展。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与服务贸易双向赋能工程的实施,促进了制造业服务贸易创新业态发展。以连续4年问鼎全国工业互联网“双跨”平台首位的卡奥斯为例,该平台聚集了众多用户和生态资源,既有卡奥斯D3OS数字孪生解决方案,可描述、诊断、预测实体工厂运行状态,指导企业经营决策;又有海云智造数字化生产运营管控系统,可打通离散制造业生产运营全流程;还有卡奥斯天云设备宝,可实现设备从登记、维保、点检维修到报废的全周期管理;更有模具定制与服务平台、模具物联智能管理方案以及能实现工厂的智能化管理、可视化管理、便捷性管理的离散制造设备智慧物联方案等。为服务贸易要素加速互动耦合、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  王登银说,数字贸易正转型升级。青岛市将“数字贸易”列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,推进数字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创新驱动。青岛市的日韩服务贸易合作发展高地也正在形成。受益于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,青岛市与日韩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  据王登银介绍,前三季度,青岛市服务贸易规模超过百亿美元。传统服务贸易虽然仍占青岛服务贸易的主体地位,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,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。目前,青岛市服务进出口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除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,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也是青岛市服务进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。
  “青岛市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可观。”王登银表示,青岛市服务贸易不仅规模稳步增长,还受到多个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的保障。如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出口退税“核实可视+信用赋能”模式,首次退税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,出口退税“白名单”企业全部实现8小时退税,以及在全国率先通过接口方式与税务局直联,推动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,平均每笔业务办理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,让青岛市服务贸易发展能级不断提升。
  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
  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我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,围绕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现实需求,将数字技术和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,成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。”蓝庆新表示,要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,就要以数字技术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。数字服务贸易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。数字经济能够提升服务的可贸易程度,对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至关重要,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。
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蓝庆新认为,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。把握RCEP生效实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,将服务贸易领域作为自贸区战略提质升级的谈判重点,借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推进建设亚太地区服务贸易合作新平台新机制。加快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,强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,提升我国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的话语权。
  同时,进一步提高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水平,完善监管体系,促进数据、人才各类服务要素流动的自由化、便利化。
  “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通常建立在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。”蓝庆新告诉记者,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与2010年相比,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.67年提高至10.75年,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在不断提升,服务业人力资本红利将逐步显现。
  在蓝庆新看来,当前我国在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空间。全球服务贸易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,涌现众多新业态,我国服务业的扩大开放需要紧跟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沿领域,强调对接国际高标准、高规则,推动构建高标准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。为此,我国需要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改革,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,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。